公司新聞

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| 玖眾新聞 | 公司新聞

馬上就要過年了,從小年開始到大年三十有哪些習俗講究呢?看到這些感覺年味越來越濃了,年味和濃濃的親情一起向我們撲面而來,一起看看吧!

 

民間有一首流傳很廣的《過年歌》:

 

二十三祭灶官,二十四掃房子,二十五磨豆腐,二十六去割肉,二十七殺豬雞,二十八蒸棗花,二十九去打酒,年三十包餃子,大年初一蹶著屁股亂作揖。

 

臘月二十三(2月04日)

 

 

 

 

俗稱“小年”,傳說這日是“灶王爺上天”之日。每到這一天,各家各戶還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燒餅,名曰‘祭灶火燒”,或者備灶糖,灶王爺要在這個時間上天,去向天皇人帝匯報工作。給灶王爺吃了嘴甜甜的,人們希望他“上天言好事,回宮降吉祥”。

 

臘月二十四(2月05日)

 

撣塵掃房子,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,除舊迎新不可不做哦!

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,北方稱“掃房”,南方叫“撣塵”。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,清洗各種器具,拆洗被褥窗簾,灑掃六閭庭院,撣拂塵垢蛛網,疏浚明渠暗溝。


臘月二十五(2月06日)

 

推磨做豆腐。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,吃豆腐渣以表清苦。明年會有好事情降臨的。

民諺稱:“臘月二十五,推磨做豆腐。”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,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后,玉帝會下界查訪,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,于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,瞞過玉皇的懲罰。

舊俗還認為灶神上天后,天帝玉皇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,查察人間善惡,并定來年禍福,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,稱為“接玉皇”。這一天起居、言語都要謹慎,爭取好表現,以博取玉皇歡心,降福來年。

 

臘月二十六(2月07日)


 

殺豬割年肉,窮苦人家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。也是辦年貨的開始。民間諺語稱:“臘月二十六 ,燉大肉”,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。
臘月二十六這一天,各地有“臘月二十六,里外洗一洗”;“ 臘月二十六,洗凈禽畜屋”之說,民間還流傳著“臘月二十六割年肉”的說法,也就是說,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。在各地鄉村,這一天是大集市日,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。


臘月二十七(2月08日)


 

漢族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、洗衣,除去一年的晦氣,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,京城有"二十七洗疚疾,二十八洗邋遢"的諺語。臘月二十七洗浴為“洗福祿”。

由于民間傳說,正月里不能剃頭,剃頭會死舅舅,因此一般都在臘月二十七之前剃頭理發,俗諺稱:“二十七,剃精細,二十八,剃傻瓜”。所謂正月剃頭死舅舅之說源于清代,滿族入關以后,強迫漢人剃頭留辮子,如果違抗就格殺勿論,并聲稱“留頭不留發,留發不留頭”,因此每當剃頭時就會勾起漢人對明朝的“思舊”之情,久而久之,“思舊”訛傳成“死舅”,才傳成這種“正月剃頭死舅舅”的怪異說法。


臘月二十八(2月09日)


 

打糕蒸饃貼花。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,后被紅紙代替。這天要貼窗花了啊。

民謠有“臘月二十八,把面發”,“臘月二十八,打糕蒸饃貼花花”的說法,是說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,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。
“貼花花”就是貼年畫、貼春聯和貼窗花。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“桃符”。
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,《典術》曰:“桃者,五木之精也,故壓伏邪氣者也。”到了五代時,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,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,成為后世春聯之濫觴,而題寫于桃符上的“新年納余慶,嘉節號長春”,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“春聯”。
后來,隨著造紙術的問世,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。

 

臘月二十九(2月10日)


 

上墳請祖上大供。對于祖先的崇拜,在我國由來已久。

臘月二十九,除夕前一日,俗稱“小除夕”,這一天,家置酒宴,人們往來拜訪叫“別歲”,且焚香于戶外,叫“天香”,通常要三天。
中國農歷有大小月之分,所謂大月是三十日,小月只有二十九日。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,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最后一天。那么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,即使不是小月,次日就是除夕,所以過年的各種準備活動都要在這天進行完。
在整個年節中,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,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,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“上墳請祖”。所以年謠稱“臘月二十九,上墳請祖上大供”。

以上就是年三十前的風俗習慣
大家有木有漲姿勢?
春節將至,玖眾科技恭祝各界朋友:
新年快樂,萬事如意,年年有余,牛年大吉!

 

向日葵app下载安卓版_向日葵视频成人app_向日葵app色版